玄武門之變:長安三萬裏的血色規則

假如你發現下屬能力超羣,野心勃勃地向你發出挑戰,你當如何應對?
唐朝第一位太子李建成面臨的正是這樣的問題。
他有幸生在帝王家,年紀輕輕便坐穩太子寶座。
他又不幸有個英武蓋世的弟弟,把自己襯托得黯然無光。
天下皆知秦王李世民蕩平宇宙,卻不知太子何德何能。
唐太宗李世民英明神武
父子、兄弟、陰謀、權力……政治鬥爭與骨肉親情彼此糾葛,最終將大唐拖入那個血色清晨。
重溫貞觀盛世的前夜,至今令人寒徹骨髓,心有餘悸!

1.夢幻開局
公元 626 年 7 月 2 日 長安
大唐李氏集團的掌門人李淵心情煩亂,他精心栽培的兩個接班人爭權內訌,已經是人盡皆知的祕密。
唐高祖李淵
他接到總經理李世民的報告,內容相當勁爆,老頭差點吐血。
因爲這份報告的角度很刁鑽,攻擊副董事長李建成有生活作風問題。
關鍵在於,他勾引的女人,正是李淵的小情人兒。
殺人誅心吶!
李淵拿着報告,氣得手直哆嗦。
他穩住心神,讓兩撥人一起過來開高層會,當面把事情講清楚。
外面傳來匆忙的腳步聲,一名渾身是血的員工猛然闖入。
「大事不好,總經理把兩位副董捅了!」
李淵目瞪口呆,半天沒醒過神來。
回溯這幕慘劇的根由,還要從李氏集團的發家史說起。
李淵的正妻竇夫人生了四個兒子:建成,世民,玄霸,元吉。
其中老三玄霸早死,早早退出奪嫡競爭。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在晉陽擁兵自重,他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
是繼續當大隋的重臣,幫昏庸無道的表弟楊廣收拾亂攤子?還是乾脆起兵造反,當一個重整河山的新皇帝?
史書上說李淵「任性真率」,他不是一個擅長殺伐決斷的狠人。
那就需要țű⁸有人幫他做決定,而這個人正是當時年僅 18 歲的李世民。
在李淵的所有兒子裏,世民是獨一檔的存在。
他智力超羣,擅長謀略,武力爆表,弓馬嫺熟,堪稱文武雙全的典範。
更可怕的是,他似乎生來就是幹大事的料,完全不需要菜鳥適應期。
年輕的世民廣交朋友,招兵買馬,一步步把老爹推到不得不反的位置。
然後李淵突然悟了,「既然天命如此,那就反了吧!」
但是在造反之前,他們要完成一項重要任務。
按隋朝規定,李淵在晉陽當官不允許帶家眷,跟在他身邊的只有世民。
而全家老小,都在千里之外的河東地區。
一旦宣佈造反,可以想見,隋朝官員會第一時間抄斬李氏滿門。
所以需要有人在不驚動官府的情況下,祕密把家眷帶到晉陽。
這個艱鉅任務落在長子建成身上,他不辱使命,順利完成。
公元 617 年,李氏創業團隊的三大主角湊齊,正式對外官宣。
這個團隊運行很順暢,第二年就敲鐘上市,正式稱帝。
稱帝只是一個起點,當時羣雄並起瘋搶市場,李氏集團面臨嚴峻挑戰。
他們足足用了七年時間,先後消滅各路對手,熬到最終勝利。
回顧這段艱難危險的創業路,不得不說,李氏內部配合得非常精彩。
李淵是名義上的團隊老大,主持全局工作。
副董事長建成掌管行政後勤,負責內部管理工作。
他守成持重,把家中管理得井井有條。
總經理世民則技術研發市場銷售一把抓,專攻硬骨頭。
他率大軍橫行海內,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掃平宇內梟雄。
兩個兒子如同李淵的左膀右臂,是大唐基業的兩塊柱石。
天下初定後,兩兄弟卻忽然產生嫌隙,這到底是爲了啥?

2.鳥盡弓藏
我們把視角代入到世民身上,在創業初期,他對大哥沒啥好嫉妒的。
原因很簡單。
第一,按封建禮制,由嫡長子繼承家業天經地義。
第二,隋朝之所以大亂,原因之一就是隋文帝廢長立幼,李氏家族斷然不會重蹈覆轍。
況且建成並非草包,人家正經有兩把刷子。
唐軍西征長安時,建成約束軍紀甚嚴,一路秋毫無犯,附近百姓紛紛來投。
他帶兵攻下西河,往返僅用九天,老爹李淵誇獎「以此用兵,天下可橫行之。」
後世多認爲建成平庸,那是被世民的赫赫戰功襯托顯出來的。
別說建成了,在唐太宗面前,歷代皇帝有幾個不是酒囊飯袋?
所以在當時建成就是公認的下一屆老大,合理合法,世民也認可。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兄弟二人共同掌兵,建成爲主,世民打輔助,合作很愉快。
如果這個模式延續下去,不失爲一段佳話。
然而李淵稱帝后第二年,一個人的命運讓事情發生改變。
那便是劉文靜之死。
劉文靜是唐初的重要謀士,在李氏集團上市過程中立過大功。
李淵稱帝后封了 17 位「太原元謀功臣」,劉文靜名列前茅。
劉文靜
由於他的功勞太大,李淵特意許諾,日後劉文靜若犯法,可免兩次死罪。
世民尤其尊ŧü⁾敬劉文靜,二人亦師亦友,交情莫逆。
這麼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功臣,居然因爲一個不起眼的過失被殺了。
事情的起因是劉文靜認爲自己出力最多,應該當宰相,封官時李淵卻把這個職位給了老熟人裴寂。
有次他喝多酒後拔刀發狠,「老子早晚要殺了姓裴的!」
一個小妾聽到後向官府舉報,事情傳開,李淵很生氣。
「這廝哪裏是要殺朕的宰相?分明是要謀反!必須處斬。」
聖旨一出,大臣們都覺得懲罰太重,一句醉話而已,不至於。
世民也苦求父親,就算老劉罪不容恕,您不是事先免過他兩次死罪嗎?且饒過這次吧。
然而向來「仁心寬厚」的李淵一反常態,劉文靜必須死!
什麼免死許諾,統統作廢。
史料裏沒提建成對此事什麼態度,至少他沒公開反對。
如此輕率地誅殺重臣,再傻的人也明白其中意味。
分明就是世民功勞太大,李淵和建成借這個機會殺雞儆猴。
這件事給世民上了一課,什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假的。
他永遠不會忘記劉文靜臨刑之前的長嘆。
「高鳥盡,良弓藏,果非虛言!」
這次除了劉文靜,等天下全部平定該殺誰?
這個念頭一旦出現,便縈繞心頭,再也無法揮去。
世民明白,想要避免大禍,只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主動下場,爭奪更大的權力!

3.神祕的謀反
劉文靜死後 5 年,又出了一件更蹊蹺的大事。
初夏時節,李淵帶着寵妃和大臣在玉華山避暑,一切軍國大事由留守京城的建成處理。
在一片祥和安樂氣氛中,兩名信使忽然闖到玉華山,向皇帝報告一起重大叛變。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叛變的主角居然是太子建成!
據二人交代,太子與慶州都督楊文幹密謀造反,派他倆給叛軍運送甲冑。
沒想到這哥倆立場不堅定,半路決定棄暗投明,主動自首。
聽完報告後李淵出離憤怒。
一方面是出於恐懼,當年李淵目睹表弟楊廣殺兄奪位,深知宮廷鬥爭有多殘酷。
另一方面則是寒心,老皇帝死後必然傳位於太子,他有什麼可急的呢?
李淵畢竟老謀深算,他馬上想到,不排除有奸人設計離間,此事不可魯莽。
他一邊緊急傳召太子覲見,一邊派使者到慶州,打探楊文乾的動靜。
當詔書傳到長安城時,屬官都勸說太子,乾脆佔據長安城,先反了算球。
然而建成不同意,他乖乖趕到玉華山,在老爹腳下梆梆磕頭謝罪,差點把腦瓜子撞開瓢兒。
據他交代,反叛是因爲聽說二弟世民也想當太子,他害怕地位不保,索性先下手爲強。
「兒臣一時糊塗,求父皇寬恕!」
而使者抵達慶州後,不知道和楊文幹說了些什麼,慶州兵還真就反了。
李淵心裏一沉,兩頭兒能對上號,看來太子謀反鐵證如山。
他把建成囚禁起來,自己趕回長安,找世民商量對策。
看着最大的競爭對手栽大跟頭,世民當然是高興的。
更讓他開心的是老爹親口表態。
「你去慶州平叛吧,事情辦好,我讓你當接班人。」
世民樂得差點沒蹦起來,馬上帶兵奔向慶州。
僅用時四天,叛亂被蕩平,楊文乾死在亂軍之中。
然而等世民哼着小曲兒回到長安時,驚訝地發現情況不太對勁。
在他出徵期間,幾名后妃爲太子求情,李淵居然就聽了勸,讓建成接茬當太子。
當初對自己的承諾卻黑不提白不提了。
世民這個氣呀,你們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合着自己一頓操作猛如虎,回來還是副王儲。
最可氣的是,李淵把如此重大的政治事件定性爲家庭內部矛盾。
他攏共處理了三個人,其中兩個是建成手下,一個是世民的下屬。
按李淵的說法,要沒這仨壞蛋攛掇,事情鬧不起來。
「自家兄弟沒有隔夜仇,陪老爸喝杯酒,這件事到此爲止!」
如此不合常理的善後方法着實令人起疑,難道李淵真的老糊塗了嗎?
在覆盤這起撲朔迷離的謀反案時,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
史書曾經帶過一筆,李淵派去慶州的那個使者,和李家老四元吉關係親密。
元吉此前一直跟在建成身後,戲份不多。
據史書記載,元吉暴躁兇狠,野心十足。
「楊文幹事件」發生時,元吉 21 歲,以他的性格,絕不會對太子位置無動於衷。
有沒有一種可能,元吉故意挑唆哥哥們兩敗俱傷,自己再漁翁得利?
也許李淵早已看破這一切,但他沒辦法把事情挑明。
手心手背都是肉,三個親兒子鬧彆扭,老爹只能和稀泥。
正所謂不癡不聾,難做家翁。
然而在無上權力面前,所謂的兄弟情早已磨得比刀子鋒利。
元吉加入戰團後,這場奪嫡大戰愈發驚心動魄,步步驚心!

4.豪門夜宴
自從楊文幹事件後,李氏集團的接班人之爭開始明牌化。
任何人都能看出來,建成穩操勝券,想輸都難。
首先建成是太子,欽定的集團接班人。
他根本不需要進攻,只要不作大死,妥妥能坐上皇位。
他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罷了。
老爹李淵已年近六旬,不會讓他等太久的。
其次,在奪嫡三兄弟中,元吉堅定地站在大哥身邊。
建成許諾,一旦自己登基,就立元吉爲皇太弟。
四肢發達的元吉聽到這話,差點樂出大鼻涕泡兒,死心塌地給大哥賣命。
他也不想想,大哥有好幾個兒子,廢子立弟這事靠譜嗎?
建成拉攏元吉的原因,不過是想找個白手套而已。
我們完全可以推斷,除掉世民後,下一個清洗目標必是元吉。
最後,後宮也支持建成,尤其是李淵最寵愛的尹德妃和張婕妤。
太子常年坐鎮長安,平時沒少溜鬚拍馬金銀賄賂。
而世民率兵收復洛陽後,后妃們想拿走庫房裏的珠寶,碰了一鼻子灰。
兩相比較,用腳後跟都能想到後宮的態度。
寵妃們不停給李淵吹枕頭風,誇建成懂事,說世民的壞話。
一天兩天無所謂,日積月累,李淵難免產生偏見。
「看來世民尾巴翹得厲害,是該敲打敲打!」
反觀世民這邊,他手中的牌只有兩樣:謀臣和武將。
秦王府裏謀臣無數,秦王麾țűₙ下猛將如雲。
然而仔細分析便知,這兩樣都不太靠得住。
官也好兵也好,名義上歸秦王管,歸根到Ťų⁹底是集團的。
老大下令調兵遣將,你敢不從?
事實上太子就是這麼幹的。
很快,秦王府最得力的謀臣房玄齡和杜如晦被斥逐出府。
大將程知節被外放,尉遲恭被誣陷下獄……
世民如同坐在百尺高臺,隨着腳下磚頭一塊塊撤走,他的座位搖搖欲墜。
他思考再三,決定離開長安,帶領部衆去洛陽成立分公司。
出乎意料的是,李淵表態支持。
李淵是個心軟的父親,他不想看到兒子們刀鋒相向。
爲了避免骨肉相殘,老父親不惜將家業分成兩半。
「你們實在想打,至少等我死了再說!」
可嘆如此卑微的願望,到底沒能實現。
建成和元吉竭力反對放世民去洛陽。
他倆不傻,論打仗的本事,世民單手吊打其他所有人。
所以萬萬不能放虎歸山,反而要爭分奪秒幹掉對手。
一個邪惡的毒計誕生了。
入夜,太子東宮華燈高照大排宴席,建成邀請兩位弟弟喫飯。
宴席的氣氛華貴中透着詭異。
建成正襟危坐,世民狐疑謹慎,元吉難掩亢奮。
「來來來,我兄弟三人難得雅聚,共飲此盞。」
建成率先舉杯提議,眼看着世民一飲而盡。
他和元吉對個眼色,二人臉上同時閃過一絲獰笑。
原來在世民的酒中,預先投放了穿腸毒藥!
歌伎輕啓玉喉,香薰沁透宮闈,一場殘酷殺戮華麗上演。
後世盡知泱泱大唐綜合國力全球 top1,然而長安三萬裏國運興衰的關鍵,盡在此夜! 

5.意外任命
這是世民人生中最關鍵最兇險的一夜。
或許是皇天護佑,或許純粹是因爲身體底子好,他居然挺過來了。
世民被隨從攙回宮中,半夜忽然心痛,吐血數升。
聞聽消息的李淵連夜移駕探望,見此情景,老皇帝的心情想必很複雜。
然而最終皇帝只說了一句話。
「老二酒量不好,以後兄弟間宴請,不許讓他多喝。」
都到這步田地了,老父親還幻想把政治謀殺軟化成家長裏短。
可惜,親情的面紗已然無法掩蓋刀光。
和之前的楊文幹謀反案一樣,毒酒事件的真兇撲朔迷離。
假設是建成乾的,他主動請客,在自己家裏下毒,最後人還沒殺死。
連小朋友都能想到,這個陰謀是不是太弱智了?
這種簡單直接的殺人方式,更符合元吉的性格。
元吉的住處離太子東宮僅一牆之隔,當晚他第一個到。
他完全可以趁這段時間,把毒藥偷偷放進給世民的酒裏。
世民中毒,李淵必然怪罪建成,受益者唯有元吉。
一石二鳥,完美!
但,還有另一種可能,難道世民就不能是兇手嗎?
別忘了世民熟讀兵法,他深知世間最難防的便是苦肉計。
況且演這出戏沒任何難度,酒桌上裝醉,回家準備一盆血,消息放出去,齊活。
或許他的目的就是逼父親亮明態度:大哥要殺我,您看怎麼辦?
如果您再不管,休怪我下狠手了!
要真是這樣,李淵的寬容迴護,反而成了加速家庭慘劇的催化劑。
世民自此堅定了念頭,什麼父慈子孝,什麼兄弟情義,都是扯淡。
如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碰巧這時候老天也來搗亂,大唐上空出現了罕見的天象。
接連幾天,太白金星在大白天出現。
按古人的說法,金星白晝出現,預示着將有軍國大事發生。
現代人當然對這些迷信嗤之以鼻,當事人卻深信不疑。
流言像野火一樣暗中傳播,宮廷內外人心惶惶。
與此同時,北方傳來消息,十萬突厥鐵騎大舉進犯。
邊情緊急,李淵召開御前會議,討論出征事宜。
出乎所有人意料,最能打仗的秦王世民這次居然坐了冷板凳。
皇帝任命齊王元吉爲行軍大元帥,統率三軍。
值得注意的是,元吉有權調動秦王府的將軍和兵馬。
也就是說,世民手上最大的牌將被奪走,他瞬間成了光桿司令。
老練的大臣們立刻感受到兇險,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老天,這是要廢掉Ṭų₍秦王的節奏呀!
但沒人敢多嘴,生怕被捲入高層內鬥,成爲犧牲品。
聽到命令時,世民表情平靜,似乎完全不在意。
一向精明強幹的他甚至懶得爭辯,默默走下朝堂。
古人云,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者,能成大事。
沒人知道這個 27 歲的年輕人心裏,正醞釀着一場天崩地裂的驚變!

6.無眠之夜
不管後世人們覆盤多少次玄武門之變,結論都是相似的。
世民別無選擇,只能大開殺戒!
原因有兩個,先看皇族內部。
前有建成坐鎮東宮,徹底掐死了世民當太子的可能性。
後有元吉虎視眈眈,意欲奪走秦王府的強將精兵。
假設原來出走洛陽的計劃成行,或許能暫時緩和兄弟間的仇殺。
當這條路被堵死後,世民已經退無可退。
再退,只有束手就擒,不符合他的性格。
再看外部,就算世民楊投降,手下的軍功集團也不答應。
要知道秦王府那羣虎將,可不是慈眉善目的居士。
個個是活閻羅賽魔王,死人堆裏爬出來的狠人。
這些活爹甘心輔佐秦王,原因無他,秦王懂軍事,給富貴,有前程!
而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黃口小兒元吉,他懂什麼叫ṱų₃行軍打仗?
當年元吉強行命令部將攻打十倍於己的強敵,導致全軍覆沒。
平定劉武周時,元吉擅自丟下城池,帶着妻妾連夜跑路。
一筆筆糊塗賬背後的無數條人命,元吉早忘了,戰士們可記得清楚。
跟這樣的混蛋主將出去,怕是敵人還沒見着,自己先掉了腦袋。
故此一聽說秦王被剝奪指揮權的消息,將軍們先炸開鍋。
「齊王欺人太甚,秦王您要是不反,我們先反了!」
史書上記載,幕僚和將軍們苦勸良久,世民才十分不情願地接受建議。
這當然是後世史官們刻意美化,突出他的仁愛寬厚。
若像迂腐儒生那般糾結,世民根本沒機會,更不配成爲一代雄主。
他像面對過往所有戰役一樣,早把前後因ťû²果算得清清楚楚。
等的就是羣情激奮,油鍋冒煙時灑進幾滴水!
626 年 7 月 1 日,調皮的太白金星再度白晝出現。
負責天相的官員向李淵密奏:金星行至秦地分野,預示秦王當擁有天下。
李淵大怒,這話什麼意思?你是不是在說秦王要造反?
他馬上派人宣世民見駕,當面把這件事解釋清楚。
然而世民上殿後遞過一份祕密報告,讓李淵立刻忘記了星相問題。
報告內容實在勁爆,句句戳中老頭的肺管子。
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頻繁出入後宮,與多名妃嬪關係曖昧。
其中便有李淵最寵愛的尹德妃與張婕妤。
亂倫通姦,穢亂宮廷,這是當着天下人的面打皇上的臉呀!
「這二人還打算殺死兒臣,我不怕死,但這種死法實在恥辱!」
李淵大爲驚駭,沉默半晌。
「你先退下吧,今天我累了,明日我當親自過問此事。」
世民走了,老皇帝孤獨的身影在大殿中徘徊良久。
屏風後面閃過張婕妤慌亂的身影,剛纔偷聽到的消息讓她頭皮發炸,她急忙派人向太子密報。
建成和元吉此時也收到御旨,要他倆次日上殿當面對質。
元吉嚇得慫了,他提議稱病不出,明天看看形勢再說。
建成斷然否定,世民的指控等於指着鼻子罵街,不敢辯解纔是有鬼。
「事到如今不可退縮,明日你我提前上殿,先和父皇解釋。」
「放心,現在老二手上根本沒多少兵馬可調動。」
「宮中守備森嚴,禁軍首領都是我的心腹,那廝還能喫了我倆不成!」
與此同時,秦王府中,世民正緊鑼密鼓向衆將士安排行動方案。
刺殺行動地點選在玄武門,那是唯一能夠動手的地點。
駐防玄武門的禁軍將領本來是太子建成的心腹,已被世民祕密策反。
對於久經戰陣的世民來說,這種小型阻擊戰比一加一等於二還簡單。
但這道題的重大意義,遠超此前他經過的所有戰役。
朝思暮想的皇帝寶座,他等了將近十年,此刻觸手可及。
只要出現任何一點紕漏,天下將失之交臂……
風暴前夕,長安城內磨刀霍霍,註定是個無眠之夜。

7.骨肉相殘
長安城的太極宮分爲南北兩個部分。
南面是皇帝處理政事之所,北面是皇帝寢宮。
畢竟涉及家醜,李淵沒有大張旗鼓宣揚,會場設在北面的臨湖殿。
參會者除了三位皇子外,僅有幾名信得過的重臣。
7 月 2 日清晨,建成和元吉從自家出發。
在一些電視劇裏,他倆一路上戰戰兢兢,風聲鶴唳,未免有些藝術誇張。
那天早上他倆心中有事,難言輕鬆愉快。
但無論如何,他們肯定不會想在路上會發生意外。
長安是大唐的重地,他倆所在的地方又是長安的重中之重。
要是在這裏冒出刺客,長安城就沒有安全的地方了。
倆人結伴向北,出宮門西行不遠,玄武門赫然聳立。
玄武門建在一個高坡上,登上城門俯瞰,整個大內盡收眼底。
宮城最北的玄武門位置極爲重要
此處是進出皇宮的咽喉要地,戒備森嚴,常年有重兵看守。
附近任何可疑動靜,都逃不過守城禁軍的眼睛。
按大唐律令,任何人不得攜帶兵器接近宮城,否則視同謀反。
建成和元吉悠閒地放鬆繮繩,讓馬兒自己繞到城門前。
然後他倆驚訝地看到,在城門的陰影下,幾十名全副武裝的騎手依次排開。
最前面的有秦瓊、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侯君集……
大將秦瓊秦叔寶
個個是大唐有名的猛將,在戰場上讓敵軍聞風喪膽。
建成呆住了,這羣傢伙是怎麼來的,他們要幹什麼?
元吉反應更快,他瞬間意識到大事不妙,轉身欲跑。
一臉殺氣的世民帶人出現在兩人身後,截斷歸路。
元吉一咬牙,瘋狂打馬奔逃。
剎那間十幾匹快馬狂飆追趕,馬蹄聲如同催命鼓角。
「四弟,停一步說話!」世民緊追不捨。
元吉心想,傻瓜纔會停下,他抽出隨身雕弓,搭箭便射。
在李淵的諸多兒子中,按武功排序,公推以世民和元吉爲首。
單論百步穿楊的功夫,沒準元吉還能壓世民一頭。
然而在生死關頭,就看出兩人的真實差距了。
元吉緊張過度,連射三箭,都沒能拉滿弓,被世民輕鬆躲開。
身經百戰的世民則不慌不忙,弓如滿月。
嗖!長箭呼嘯着射向剛想起逃跑的太子建成。
他的目標很明確,元吉翻不起大浪,建成必須死。
而且必須由自己親手殺死,不能讓部將頂雷。
鋒利的箭鏃扎進咽喉,建成應聲栽倒馬下。
多年權力爭鬥的遊戲,在這一剎那分出勝負。
他生前看到的最後畫面,是二弟追殺四弟的背影。
世民的部將們紛紛放箭,元吉在一片小樹林邊負傷落馬。
巧的是,世民的坐騎意外受驚,把他摔倒在樹林中。
世民的戰袍被樹枝緊緊掛住,一時無法起身。
元吉大吼一聲撲過來,撿起地上的弓,要用弓弦勒死二哥!
千鈞一髮之際,大將尉遲恭拍馬趕到,喝令元吉住手。
元吉犯了他生命中最致命的錯誤,他放開世民,轉身逃跑。
剛走出十幾步,一支利箭穿透他的身體,將他牢牢釘在草地上。
整個刺殺過程,從猝然相遇到二人喪命,前後不過十幾分鍾。
然而守衛東宮的軍隊已經得到消息,兩千餘名精兵飛也似趕來。
帶隊將領根本不聽從世民的命令,反而指揮士兵猛衝。
「剿滅奸賊,爲太子和齊王報仇!」

8.父慈子孝
在世民的籌劃中,唯一失算的就是這支軍隊。
世民原以爲,只要殺掉太子,東宮部隊羣龍無首,自然會冰消瓦解。
他低估了大唐將軍的血性,和士兵的忠誠。
難道只有秦王的兵知道爲主死戰,東宮的兵就是懦夫不成?
將軍一聲令下,軍隊潮水般湧來,將玄武門重重包圍。
負責守門的禁軍部隊衝出去,想打開一個缺口。
由於衆寡懸殊,這支小部隊很快全部戰死。
玄武門下,戰馬嘶鳴,鮮血染紅黃沙。
大唐皇宮重地,忽然變成全國最兇險的戰場。
幸好玄武門城高牆厚,打了半天也沒攻破。
然而東宮部隊的下一步舉動,讓世民和衆將驚出一身冷汗。
「此處不好攻打, 咱們打秦王府去!」
一名將軍擂響戰鼓,指揮部隊緩緩撤退。
秦王府裏本來就沒多少守衛, 大部分精銳還被帶出來執行任務。
萬一被太子的軍隊攻破, 全家老小危在旦夕。
向來沉着冷靜的世民, 也不禁手足無措。
萬分危急之時,又是尉遲恭站出來。
他跳上城頭,高高揮舞建成和元吉的首級。
這個舉動讓城外的軍隊士氣大減, 畢竟太子已死,再打下去又能怎麼樣呢?
反正也努力過了,就這樣吧!
樹倒猢猻散, 李家的破事,自己看着辦。
城外兵退後,世民派尉遲恭火速進皇宮報信。
大將尉遲恭
此處有個細節值得玩味。
尉遲恭想把盔甲洗乾淨再進宮,以免驚嚇到皇帝。
世民當即喝止,反而命令他多塗鮮血。
這個小舉動,足以看出其城府深沉。
李淵正在海池上盪舟解悶,對外面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
當他聽說太子與齊王的死訊時, 沉默許久。
「諸位愛卿,你們認爲應當怎麼辦?」
在場大臣紛紛表示,都是太子與齊王的錯,殺都殺了, 還能咋地?
李淵到底是ţųₛ見過大陣仗的人,順坡下驢。
「啊對對對,我就是這麼想的。」
老皇帝把世民叫到身前, 對他大加撫慰。
「今天我才知道事情真相,以前險些冤枉了你。」
世民乖巧地跪在父親腳下, 號啕大哭, 悲痛萬分。
看到這幕情真意切的父子和解場面,在場大臣也忍不住紅了眼圈。
在他們周圍, 秦王府的將士面無表情, 鮮血沿着刀尖滴落, 染紅地毯。
9.餘音
玄武門外的血跡剛被擦乾, 新的屠殺又開始了。
建成和元吉各有五個兒子, 最小的還在襁褓之中。
這十名男孩, 世民下令全部殺掉。
女兒們運氣好一些,基本上都得到善終。
元吉的王妃楊氏容貌美麗,被世民納入後宮,差點立爲皇后。
世民拿到他想要的東西,三個月後, 老爹將皇位禪讓給他。
一代雄主唐太宗,正式登臺表演。
縱觀整個玄武門之變,最冤的人當屬太子李建成。
生來一手好牌, 卻硬是打得稀爛。
如果他不搞小動作,踏踏實實當好太子。
如果他多些耐心, 不那麼急於解除對手兵權。
退一萬步, 哪怕他放世民去洛陽, 至少還能偏安一隅。
他錯過太多機會,花光全部運氣。
也許這就是命運吧,怪就怪他時運不濟。
自身德不配位, 又不肯爲強者讓路,最終被碾壓粉碎。
後來者,當爲戒!
參考資料:
央視紀錄片:《激變玄武門》
蔣青林:《嫡長子制度:艱難的抉擇》
劉蓬春:《玄武門之變伏兵計考析》
李英祥 尹春明:《唐玄武門之變真相初探》
洪海安:《從歷史地理學角度看「玄武門之變」》

精彩故事 全文完結
点赞0 分享
評論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