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準備了一篇深刻教訓的文章。
事情發生在 11 年前,當時我在外地實習,輪轉的科室恰好是急診科。
由於我喜歡急診,急診科老師也喜歡我,所以我當時在急診科待了整整 3 個月。
這 3 個月來我遇見了上千個病人,其中這個 23 歲的女性患者,在我的記憶裏打上了烙印。
病人姓許,2 周前她開始有咳嗽,並且覺得周身乏力。
以爲是普通感冒,自己到藥店買了藥,喫了效果不好,在室友的陪同下又去當地診所就醫。
診所醫生初步考慮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給予口服藥物處理。
但病人仍然有咳嗽、乏力,咳嗽嚴重時感覺到有心慌,覺得整個心臟要跳出來了一樣。
診所醫生提高了警惕,考慮不排除心肌炎可能,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
要知道,普通的感冒是不可能有心慌的。
普通感冒是侷限於上呼吸道的感染,多數是咽痛、發熱、乏力、咳嗽等症狀。
一旦出現胸悶、心慌,一定要警惕可能是心臟的毛病,尤其是心肌炎。
診所醫生是這樣分析的。
口服藥物是不行的了,心肌炎需要休息,也需要用些護心的藥物,得靜脈用藥。
於是在診所打點滴。
打了 2 天,還是沒效果。
診所醫生建議病人到市醫院(我實習所在地)去檢查,做心電圖、心臟彩超等,還要抽血查心肌酶、肌鈣蛋白、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等。
但即便是確診了心肌炎,也沒有非常好的藥物。
這個病多數是病毒引起的,我們都沒有很好的抗病毒藥物,只能夠對症支持治療。
絕大多數心肌炎都是可以自己好的,不用太擔心。
只要不是爆發性心肌炎(重症心肌炎)就沒問題。
病人不懂什麼叫爆發性心肌炎,診所醫生進一步解釋了,說以前在大醫院學習的時候見過這種病,來勢兇猛,是最嚴重的心肌炎,胸悶、呼吸困難、氣喘、休克,根本來不及搶救ţű̂₆人就沒了。
病人被說怕了,當天就急急忙忙去了市醫院。
但由於當天市醫院人太多,病人怕麻煩,加上本身也沒有太不舒服,以爲可以忍忍,就沒去醫院,又回到了診所。
診所醫生重新開了些輔助心臟的藥物,又開了幾個中成藥。
囑咐她好好休息,不要活動,讓心臟有個恢復的時間,並且再讓患者回到市醫院,排隊也要排進去,不可大意。
但患者剛大學畢業,沒找到工作,錢不多,想到醫院花費可能更高,又想到診所醫生說心肌炎絕大多數都是輕症的可以自愈,也沒打算去醫院住院了。
在診所拿了藥的當天下午,患者咳嗽突然加劇,並且出現胸悶氣促。
室友見她情況不妙,趕緊打了 120。
恰好,就是我跟我上級醫師一起出的車。
我們的車來到病人身旁時,她已經意識模糊了。口脣青紫,一看就是缺氧。
我當時經驗淺,沒見過大場面,有點被病人的狀況嚇到了。
上級醫師則經驗老道,立即安排吸氧、心電監護、開通靜脈通道,並且準備接回醫院急診。
病人的室友也陪同上車,病史都是她提供的。
這幾天她們倆都待在一起,所以她很熟悉病人情況。
我們在病人手機找到了她父母的電話,聯繫了他們,讓他們趕往醫院。
路上,綜合病人之前的發病情況,上級醫師考慮是爆發性心肌炎,或者重症肺炎,只有嚴重的心肺疾病纔會導致這麼明顯的缺氧、發紺。
但由於病人手頭上沒有任何檢查資料,我們也只能靠猜。
在車上我們能做的就是給她吸氧,做心電圖,常規補液。
我給她拉心電圖時,能感受到她四肢都是冰涼的,血壓也是偏低,上級醫師說她已經休克了,必須加緊補液抗休克,同時督促司機,車速可以放快一點。
一路上我都心跳很快,一直死死盯着患者,盯着心電監護,生怕她一口氣上不來人就沒了。
大家沒搭過 120 車,可能不知道 120 車司機開車有多猛。
平時我搭他們車都會暈車的,如果不是很急我都會讓他們開慢點,轉彎緩一點,否則我會吐司機一臉。
但那天,我希望司機能開得快一些,再快一些。
因爲我甚至能感覺到,病人的氣息似乎在減弱,雖然生命體徵還能維持,但我真的特別擔心她可能下一秒就不行了。
由於我精神高度集中,那次飆車我竟然沒有任何暈車感覺。
但沒想到,意外還是發生了。
在距離醫院還有十分鐘左右路程時,病人突然全身抽搐,大小便失禁。
這把她室友țŭ₉嚇了一跳,也嚇了我一跳。
那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觀察一個全身抽搐的病人,整張牀都在抖動着。
同時心電監護也發出尖銳的報警聲,我一瞅心電監護,室顫了,然後很快就心跳呈一直線。
上級醫生見勢不妙,一觸摸頸動脈,沒搏動,確認了心跳驟停的存在。
急急忙忙在車上給她氣管插管,由於車子開得太快,搖晃有些厲害,上級醫師平時 10 多秒就完成的插管操作,那次楞是花了差不多一分鐘。
我記得不是太清楚了,反正就是比平時的時間要長。
我也着急忙慌地抓起呼吸球囊,趕緊進行輔助通氣。
護士負責推藥Ŧũ⁾,主要是腎上腺素,我跟上級醫師就輪流胸外按壓和球囊通氣。
在車廂這麼一個密閉的環境裏做心肺復甦我是頭一回,本身我就有些緊張,再加上車子搖晃,沒幾下子我就全身溼透了。
那十分鐘,過得非常漫長。
上級醫師啥話也不說,就是拼命地按壓,他的汗水比我還嚴重,額頭、手臂、手掌也全部溼透了。
好不容易回到了急診室,我們急急忙忙把病人轉運到搶救室。
雖然我們一刻也沒有停止胸外按壓,但病人檢查仍然沒有生命跡象,又換人繼續按壓了幾十分鐘,反覆推各種搶救藥,均沒有效果。
病人臉色慘白,手掉在牀外,指甲異常紫紺,那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地觀察一個死亡病人。
病人父母終於來了。
上級醫師跟家屬溝通完後,他們嚎啕大哭。
然後我們停止了胸外按壓,檢查病人的瞳孔已經極度散大,心音聽不到,動脈搏動觸不到,沒有自主呼吸,全身發紺。
一個年輕的生命,沒了。
上級醫師好再次回顧了病人的發病情況,考慮是爆發性心肌炎可能性大。
只有爆發性心肌炎,才能解釋她如此迅速的病情進展,缺氧,休克,甚至心跳停止等。
在 120 車上發生的抽搐,應該是阿斯綜合徵了,由於嚴重的心律失常導致心臟泵血不出,大腦嚴重缺血,所以會造成抽搐、大小便失禁等腦功能障礙表現。
由於患者病情太過危重,即便及時氣管插管輔助呼吸,仍然無濟於事。
患者的疾病本質在心臟,是心臟衰竭了,根本來不及搶救。
這跟之前診所醫生告訴患者的一模一樣。
患者就這麼倒黴,遇到了極少見的爆發性心肌炎。
上級醫生感慨,病毒性心肌炎見得多了,絕大多數都是輕微的,病人只有一點胸悶,頂多有點氣不夠感覺。
但一般休息一段時間,用點藥物,慢慢就會好,很少見過這麼嚴重的爆發性心肌炎。
真的是束手無策。
病人舍友嚇傻了。
病人父母也癱死了幾次,他們不能明白爲什麼平時活蹦亂跳的女兒,會突然這樣走掉。
他們不得不接受了現實。
很快他們反應過來了,屍體不能火化,不能簽字,要個說法。
爲什麼孩子會無緣無故死掉,醫院處置有沒有問題,之前的診所用藥有沒有問題。
不查個清楚,我們也寧可一起死掉了。
這件事鬧大了。
上級醫生很無辜,反覆跟家屬說接到病人的時候病人已經快不行了。根本沒機會診治,一來就是搶救,不存在任何過錯。
家屬找了熟人,估計也是醫生,出主意,質疑爲什麼我們上了 120 車等到發生抽搐了才氣管插管,爲什麼不早一些時候插管,是不是延誤了最佳的搶救時機。
我們百口莫辯,只能說現場病人還是有呼吸的,而且現場環境複雜,也沒辦法馬上就氣管插管ţũ₇,轉移至 120 車上評估進一步處理是沒問題的。
先給吸氧也是合適的,萬一氣管插管不順利,病人掙扎等,反而造成更大的缺氧。
各執一詞。
多說無益,屍體解剖吧,先搞清楚患者的死因,是不是爆發性心肌炎。
萬一有藥物過敏可能呢,診所的藥物,急診科醫生的藥物,都有過敏可能。
「另外,還查到診所醫生開了中成藥,有沒有中藥中毒可能。」專家說。
另外,病人這個屬於猝死,說不定會有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肺栓塞、腦栓塞等可能呢。只不過時間太緊迫,來不及診斷。
死者父母異常激動,就差在我們急診科拉橫幅了。
那就屍體解剖吧,做好打官司的準備。
屍體解剖結果等了很久纔出來,當時我已經離開急診科了。
但我的上級醫師把結果告訴了我,結果是出乎所有人意料。
死者肺動脈幹、左右肺動脈都有大量血栓堵住,肺動脈分支也有不少血栓栓塞住。
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的下腔靜脈、雙側髂總靜脈內有血栓形成。
心臟本身沒有梗死,而且不符合爆發性心肌炎改變。
真相大白了。
病人根本不是爆發性心肌炎,而是死於嚴重的肺栓塞!
血栓一下子把肺動脈主幹分支都堵死了,血液流不過去,沒辦法跟肺泡的氧氣進行氧合。
患者會迅速缺氧,表現爲喘憋、氣短、呼吸困難,如果這個栓塞不及時解除,患者很快就會出現休克、昏迷、乃至死亡。
遺憾的是,這樣大面積的肺栓塞,根本不可能自己溶解掉。
除非醫生馬上診斷出是肺栓塞,然後第一時間用溶栓藥,但從診斷、拿藥、推藥、等藥物起效這個過程,最快最快都要 1 個小時以上。
別說 1 個小時,即便是 1 分鐘,對患者來說都已經是無法忍受的了。
大腦缺血超過 5 分鐘就會死亡。
有人要問了,那馬上開胸手術,切開血管把血栓掏出來不行嗎?
行,但是這個耗時更多,患者根本等不及。
而且這個手術創傷這麼大,很有可能會因爲嚴重出血而死掉。
所以,手術拿血栓也不現實。
這麼突然發病的大面積肺栓塞,任何治療手段都不會是及時的,等待患者的只有一個選項。
死亡。
家屬接受了女兒死於肺血栓栓塞的事實。
那這個血栓怎麼來的?
屍體解剖結構也告訴大家了,是因爲下腔靜脈、ŧű₆髂靜脈裏頭長了血栓,這些深靜脈長了血栓,血栓如果足夠大了,隨時可能脫落,一旦脫落就會循着血流進入肺動脈,造成肺動脈栓塞。
好端端的,我女兒怎麼會有這麼嚴重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呢?
一調查,還真被查出來了。
死者生前喫了 3 個月的避孕藥。
避孕藥?避孕藥就會導致她這麼嚴重的血栓形成嗎?大家都不敢相信。
避孕藥的主要成分就是雌激素和孕激素, 避孕藥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不是說一定會形成。
避孕藥本身是非常好的東西, 能減少不必要的懷孕,減少流產率,但是極少數人口服避孕藥會有這樣那樣的風險, 而且風險因人而異,死者不幸運,她喫避孕藥就引起了血栓形成。
這是猜測。
但是這種猜測是符合邏輯的。
屍體解剖結果出來後, 診所醫生一直認爲的診斷被證明是錯誤的。
病人不是心肌炎, 更加不是爆發性心肌炎。
Ţù₃
病人一開始可能就是肺栓塞,只不過剛開始脫落的血栓不多, 肺動脈沒有完全堵死,所以僅僅表現爲咳嗽、胸悶、甚至有點氣短、心慌的表現, 這時候如果醫生足夠警惕, 應該建議做心臟彩超或者胸部 CTA,就能看得出病人是有肺栓塞的了。
可惜死者第一次來我醫院時沒有去成,室友是這麼說的。
一切都是命。
到後來,血栓突然一下子都脫落了,就跟雪崩一樣,迅速堵死了肺動脈主幹,血液再也流不過去了, 然後悲劇ẗůₔ就發生了。
科普小課堂:如何避免肺栓塞的發生?
避孕藥這麼兇險嗎?還敢喫避孕藥嗎?
當然敢, 這樣的病例是極其少見的,避孕藥的好處遠遠大於壞處, 如果已婚女性暫時不想要孩子, 可以用口服避孕藥,當然, 這樣一來風險都在女性這邊。我個人想法是建議男方戴避孕套, 這是最安全最無副作用的辦法。
大家不要被個例嚇到了,現實中很多婦女喫避孕藥都是沒有明顯不良反應的,前提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爆發性心肌炎真那麼恐怖嗎?
恐怖。幸運的是,絕大多數心肌炎都是普通的心肌炎,輕症的, 不致命。經過休息、保守治療就能恢復。問題是我們要觀察,ţṻₜ隨時發現有轉變爲重症心肌炎可能。
重症心肌炎,顧名思義心臟肌肉炎症很厲害,導致心臟的泵血功能障礙,沒辦法泵血, 那就會休克, 也沒有特異性治療,重點是對症支持治療,包括用上 ECMO 等手段。
肺栓塞是什麼?如何避免肺栓塞的發生?
簡單地說,任何東西堵住肺動脈,都算是肺栓塞,但是最常見的栓子是血栓, 所以肺栓塞通常指的是肺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有很多危險因素, 任何導致靜脈血液瘀滯、靜脈內皮損傷、血液高凝狀態等因素都可能會誘發肺栓塞,比如創傷/手術、腦卒中、腎病綜合徵、吸菸、妊娠/產褥期、血小板異常、惡性腫瘤、口服避孕藥、長途航空或者乘車旅行等。
要想預防肺栓塞,那就得從上數原因做起,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普通人一般不會發生肺栓塞,多數是有基礎病因的病人容易肺栓塞。





暂无评论内容